减字木兰花
[宋代] 苏轼
序言: 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,所居藏春坞,门前有二古松,各有凌霄花络其上,顺常昼卧其下。时馀为郡,一日屏骑从过之,松风骚然,顺指落花求韵,馀为赋此。
双龙对起,白甲苍髯烟雨里。疏影微香,下有幽人昼梦长。
湖风清软,双鹊飞来争噪晚。翠飐红倾,时下凌霄百尺英。
译文

钱塘西湖旁有一诗僧,名叫清顺,他所居住的藏春坞,门前有两棵古松树,树上有凌霄花攀援,清顺常常白天躺卧在松树下。我为郡守时,一天屏退随从去访他,松风骚然,清顺指着落花求我创作,我于是写下此词。

两株古松冲天而起,铜枝铁干,屈伸偃仰,彷彿白甲苍髯的两条巨龙,张牙舞爪,在烟雨中飞腾。凌霄花的金红色花朵,掩映于一片墨绿苍翠之间,让人感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,一个和尚正躺在浓荫下的竹床上沉睡。

从湖上吹来的风,又清又软;一对喜鹊飞来树上,叽叽喳喳。只见在微风的摩挲之下,青翠的松枝伸展摇动,金红色的凌霄花儿微微颤动。

注释

减字木兰花:词牌名。《木兰花》原为唐教坊曲,《金奁集》入「林钟商调」。《花间集》所录三首各不相同,兹以韦端己《木兰花·独上小楼春欲暮》词为准。五十五字,前后阕各三仄韵,不同部换叶。《尊前集》所录皆五十六字体,北宋以后多遵用之。《乐章集》及《张子野词》并入「林钟商」。其名《木兰花令》者,《乐章集》入「仙吕调」,前后阕各三仄韵(平仄句式与《玉楼春》全同,但《乐章集》以《玉楼春》入「大石调」,似又有区别)。别有《减字木兰花》,《张子野词》入「林钟商」,《乐章集》入「仙吕调」。四十四字,前后阕第一、三句各减三字,改为平仄韵互换格,每阕两仄韵、两平韵。又有《偷声木兰花》,入「仙吕调」。五十字,前后阕第三句各减三字,平仄韵互换与《减字木兰花》相同。宋教坊复演为《木兰花慢》,《乐章集》入「南吕调」,百一字,前阕五平韵,后阕七平韵。兹陈五格,以见一曲演化之由,他可类推。《减字木兰花》四字句与七字句相间,句句用韵,仄韵与平韵交互,每两句为一意群,词意转折,适于各种题材,故宋人用此调者极多。《梅苑》李子正词名《减兰》。徐介轩词名《木兰香》。《高丽史·乐志》名《天下乐令》。

「双龙对起,白甲苍髯烟雨里」句:状门前二古松之态势。白甲,松皮如鳞甲;苍髯,深绿之松针。

清软:珍重阁本作「轻软」,据沈钞本及元延祐本、明吴讷钞本、毛本改。

翠飐(zhǎn)红倾:状双鹊跃起引动松叶与凌霄花。

红倾:元延祐本、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、龙本作「红轻」。元延祐本原校:「一作『红倾』。」

时下:元延祐本作「时上」,原校:「一作『时下』。」

凌霄百尺英:傅子立注:「《本事集》云:『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居其上,自名藏春坞(wù),门前有二古松,各有凌霄花络其上,顺常昼卧其下。子瞻为郡,一日屛骑从过之,松风骚然。顺指落花觅句,子瞻为赋此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元延祐本删『《本事集》云』四字,遂将此注移作词叙,作『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,所居藏春坞,门前有二古松,各有凌霄花络其上,顺常昼卧其下。时馀为郡,一日屛(bǐng)骑从过之,松风骚然。顺指落花求韵,馀为赋此。』又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亦借傅注为词题,『赋此』下有『词』字。」藏春坞:龙榆生笺:「《长编》:『刁约作藏春坞,日遊其中。』」屛骑从过之:不带随从人马而独访清顺。骚然:风动貌。

凌霄花:植物名,又名「紫葳」,蔓生木本,羽状复叶,茎攀援它物而生,高可至数丈。夏秋间开赭黄色花。可入药。龙榆生笺:「《诗·苕之华》笺:『陵苕,今谓之陵霄花。一作「凌」。』《本草图经》:『凌霄花多生山中,人家园圃亦或种莳。初作藤依大木,至其颠而有花,色黄赤,夏中乃盛如锦绣。不可仰望,露滴目中,有失明者。』」又《本草纲目·草七·紫葳》:「俗谓赤艳曰紫葳葳,此花赤艳,故名。附木而上,高数丈,故曰『凌霄』。……凌霄野生,蔓才数尺,得木而上,即高数丈,年久者藤大如杯。春初生枝,一枝数叶,尖长有齿,深青色。自夏至秋开花,一枝十馀朵,大如牵牛花,而头开五瓣,赭黄色,有细点,秋深更赤。八月结荚如豆荚,长三寸许,其子轻薄如榆仁、马兜铃仁。其根长亦如兜铃根状,秋后采之,阴乾。……花不可近鼻闻,伤脑。花上露入目,令人昏蒙。」

赏析

这首词的作意,小序里交待得很清楚。东坡爱和僧人交往,喜欢谈禅说法,这首词既是应和尚的请求而作,自然透露出禅机。「双龙对起」,起笔便有拔地千寻、突兀凌云之势。两株古松冲天而起,铜枝铁干,屈伸偃仰,如白甲苍髯的两条巨龙,张牙舞爪,在烟雨中飞腾。前两句写古松,写的是想象中的幻景。词人乍一见古松,即产生龙的联想,而龙是兴风作雨的神物,恍惚中似见双龙在风雨中翻腾。当时已是傍晚,浓荫遮掩的枝干,若隐若现,也容易产生烟雨的错觉。接着,词人从幻景中清醒过来。眼见凌霄花的金红色花朵,掩映一片墨绿苍翠之间,他仿佛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。一个和尚,躺在浓荫下的竹床上,清闲地小憩呢。

从湖上吹来的风,又清又软,多么温柔,不知是怕吹醒了幽人呢还是怜惜娇嫩的凌霄花。一对喜鹊,飞来树上,叽叽喳喳争吵些什么呢?但树自在,花自香,幽人自梦。有人说,一对喜鹊争噪,将「疏影微香」、「幽人梦长」的意境搅得稀糟。这是不明白闹与静的辩证关系。人世的纷争更能显出佛门的超脱,鸟儿的鸣叫更能显示境界的幽静。隋王文海不是有「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」(《入若耶溪》)的名句吗?在微风的摩挲之下,青翠的松枝伸展摇动,金红色的凌霄花儿微微颤动。在浓绿的枝叶之中,忽然一点金红,轻飘飘、慢悠悠地离开枝蔓,缓缓而下,渐落渐近,安然无声。过了好一会儿,又是一点金红,缓缓而下。如此境界,令人神清气爽,思虑顿消,整个身心都融化在一片无我、无物、无思、无虑,纯任自然,天机自运的恬淡之中。

综观全词,在对立中求得和谐,是其创造意境的艺术特色。整首词写的物象只有两种:古松和凌霄花。前者是阳刚之美,后者是阴柔之美。而凌霄花是描写的重点,「双龙对起」的劲健气势被「疏影微香」、「湖风清软」所软化,作为一种陪衬,统一阴柔之美中。从词的上片看,是动与静的对立,「对起」的飞腾激烈的动势和「疏影微香」、「幽人昼梦」静态成对比。词的下片是闹与静的对立,鹊的「噪」和凌霄花无言的「下」形成对比。就是在这种对立的和谐之中,词人创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,虚静清空的艺术境界。一切都是那么自然,没有主观的评价,没有自我情感的直接表露,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,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风景画。而在这天然的图画中,没有任何人力的作用,没有人的丝毫活动,树风花鸟自由自在,了无交涉,昼梦的幽人似乎也融化为自然之中了。这是禅意的诗的艺术表现。

评析

苏东坡爱和僧人交往,喜欢谈禅说法,这首词既是应和尚的请求而作。作者在动与静、声与寂的对比映衬中,表现古松、湖风、凌霄花、喜鹊自由自在的生机意趣,也表现昼梦的僧人整个身心融化在这虚静清空的自然之中,全篇隐隐透露出禅机。